requestId:6868cf00d24fd6.02386564.
宣傳民生政策。
植樹活動。
我是土生土長的豐都人,有過留守十年的痛苦經歷,初三無奈輟學,在外公和段老師的諄諄教導下,2011年碩士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去年8月,帶著揮之不去的“留守創傷”和服務家鄉的“本領恐慌”,我主動申請來到社壇鎮文匯村,加入扶貧攻堅駐村工作隊。
扎根基層調研 服務群眾疾苦
記得我駐村的第二天,包養網村民反映農田產量太低,是因為堰溝沒有發揮灌溉用水的包養網車馬費作用。我用了三個多小時,獨自走了近9公里雜草叢生的山路包養。一路上,我顧不上擦去身上的泥漿,顧不得深一腳淺一腳包養妹的危險,仔細地算著里程并拍著照片,記錄著11處堵塞、2山雜草、2處基石垮塌和無數處未知的滲漏。中午趕到堰溝的源頭——虎威鎮鸚鵡水庫,又饑又累,詢問附近的老人得知,1959年修建的堰溝是文匯村包養1到6組的灌溉用水主渠道,從1987年廢棄至今,包養甜心網農戶生產基本靠天吃飯,水庫和虎威段已于2013年全面修建,而預留通向文匯村的堰甜心寶貝包養網溝在10米處垮塌斷流。準備往回走時,老人執意要留我喝稀飯,并涼拌了藤藤菜,我的眼睛濕潤了,這免費的午餐,寄托著臨走時老人的囑咐:“坡陡路滑包養甜心網,千萬注意安全,希望你帶來修建堰溝的好消息!”調研報告第一時間提交到社壇政府甜心寶貝包養網,并草擬了去水利局的函,多方協商,成功納入“十三五規劃”。
包養借鑒義工經驗 辦活民生實事
借鑒我研究生期間參加的義工活動經驗,辦理民生實事200余件。結合中市縣扶貧政策,主動上門為村民包養開展危房改造、醫療救助、教育資助包養網、產業幫扶和政策兜底等民生政策的解讀;多次下隊查包養感情看產業路、機耕道、便民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監甜心寶貝包養網督拍照、督促包養工人按標準施工,確保項目質量;盡己所能給經濟包養故事困難的老人贈送藥酒和衣物、捐贈中秋節和春節禮物,并多次包養護送年邁病人到豐都取藥或住院治療;運用網絡技術收集和提供買賣信息,為信息不暢、運輸成本高的村民免費賣蜂蜜、蛋禽等農副包養產品,共計8000余元;主動學習《社工工作務實》,從尊重和信任出發,堅持不懈走訪現年23歲的“問題少年”李肖林家,他母親是智障患者,父親是沒有文化的農民,對他的教育除了罵就是打。成績一直很好的他,高三因家庭原因被迫輟學,5年來足不出戶、不與任何人交談、只吃不做。終于在今年4月,第18次包養網拜訪邀請時,請出他陪同我去看望老支書、老黨員彭登碧,2小時的行程他默默無語,對于我的問話只回了珍貴的兩字“不累”。其后我持包養甜心網續送報紙、書籍給他,讓他感受到存在感和價值感,多次交流后隨我到村活動室看書、配合輔導留守兒童。如今,村民逢人便說:“多虧了霍老師的幫助,李安全家換了新面貌,他兒子時常去村活動室農家書屋看書,農忙還幫父親一起插秧、種玉米和花生包養網……”
弘揚志愿精神 創建“愛的家園”
黨校工作期間,我參與了團縣委和婦聯組織的志愿者活動,深知有人堅守的地方就有愛的奇跡。去年8月底,剛到短期包養村上不久,在村支兩委的同意和支持下,翻新農家書屋,創建“留守兒童之家”。開展”市民學校的四點半課堂”,堅持每天輔導作業到晚上8點。60多頁的簽到冊,見證了200余天的堅守,成就了貧困戶李全安之女李瑤瑤同學學習成績的跨越式提升,2包養015年秋季學期獲得人生的第一張獎狀—— “進步獎”,2016年春季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雙優”。
我們還建立親情聊天室,讓孩子們通過電話、微信、qq與家人溝通。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引導樹立陽光心態。陳露露,在贈送我的新年禮物中如是說:那次開家長會前,我不想我年邁患病的爸爸參加,你含淚講了你留守的痛苦經歷和對父母的無盡期望,我更珍惜家人了。看到她的變化,我倍感欣慰。
短期包養 抓住機遇,我還積極申請了“婦女兒童之家示范點”,獲得婦聯的活動資金,為孩子們購買了體育用品和活動器材,開展了合唱《心愿》、“3月學雷鋒”畫畫比賽、“我的人生趣事”講故事比賽、植樹節種樹、“慶六一”聯歡會和端午節包粽子等活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扶貧工作不能“單打鼓、獨劃船”。我還主動爭取團委、婦聯的朋友和校友的支持,組織城鎮義工對接村上兒童,為留守兒童,贈送筆記本和筆禮品,開展拔蘿卜、吃香蕉、烤紅薯、摘柑橘等活動;通過網絡征集心愿認領人,為出勤率前10名的18位孩包養站長子贈送書籍、包養網ppt溜冰鞋、熊娃娃和零食等“新春禮物”,并開展兩人三腳走、背球接力賽、搶凳子和蘿卜蹲等趣味運動會。
包養網車馬費 陪伴是最長情的浪漫。留守女童余芳,父親在外地打零工,爺爺婆婆年邁患病,家庭收入微薄。在我下村之前,她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全家人也早已心力憔悴。作為出勤率最高、最懂事的孩子,我特地申請了縣婦聯的“金秋送月餅”活動禮物,帶她逛豐都、包餃子、過集體生日。現在的余芳,變得勤奮好學、開朗愛笑,一個絕望的家庭又有了生機和希望。余芳全家用贈送給我的錦旗訴說著:“黨和政府情深似海的扶貧幫困,扶貧干部情暖人間的傾情捐助。”
近一年來,我行走了600多公里路,累計志愿服務達2000人次,累計志愿服務工時660小時。經過群眾口口相傳,“文化扶貧”深入人心,村民對“脫貧摘帽”更有信心。
事實證明,堅持像雷鋒同志一樣“為人民服務”的澎湃激情和持久實踐,是踐行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里的呼喚:“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在一年的基層工作中,堅持創新發展,匯聚脫貧攻堅力量,強化脫貧攻堅責任,錘煉脫貧攻堅本領,通過勤包養學真知識、注重道德實踐、扎實干事做人,撫慰了“留守創傷”,治愈了“本領恐慌”,我的包養網身心日臻完善。
在全面建成小包養故事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還有許多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大力扶助,“情系扶貧事業、助力全民小康”我們在行動。
(文中貧困戶包養網VIP姓名均為化名)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