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629fbcad0577.29924664.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共包養建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创新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共建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共建国家高质量学生和优秀人才来华留学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的外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共建国家和中国科教发展情况、共建国家来华留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力争为“一带一路包養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和政策建议。
背景与意义
党和国家的重点部署和重要任务安排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实践指导。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陆续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2016年9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商务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2017年5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由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倡议启动。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广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竞争的关键路径。欧美地区以其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优良的教育水平和世界领先的学术声誉吸引了全球大部分的国际生源。2023年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方面将国际教育提升到更高地位:美国商务部将国际教育纳入其《2023年国家出口战略》,并指出教育出口带来巨大的跨领域经济效益和重大的非经济效益,国际教育相关活动有助于美国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英国的《国际高等教育战略2.0:有针对性的增长以增强韧性》将市场多样化和保持高等教育竞争力确定为优先领域;加拿大将数字化、多样化和校友战略纳入其新国际教育战略研讨范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政策将拥有技能短缺领域学位的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权利延长2年。
如何立足中国科教优势包養網,做好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广,进而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优秀人才,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中国既是科教大国,又是科教强国,高等教育和高水平研究资源丰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立足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丝绸之路”奖学金等方式吸引和支持大量共建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但是,“一带一路”发展仍面临科技创新人才总体数量不足和高层次优秀人才短缺的挑战:一方面,大部分共建国家自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欠缺,而且经济能力上能够支持出国留学的学生占比低,大批量人才培养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虽然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上升,但在学历、专业结构和生源质量上亟待改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教水平和学生流动总体情况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划分
本文以截至2020年底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38个国家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共建国家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五大地区,其中亚洲进一步细分为5个区域(表1)。
科教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国家水平较低
共建国家的科教能力、科教水平和规模差异较大,呈现出欧洲、东亚、东南亚地区少数国家较好、大部分国家普遍较弱的不均衡发展态势,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学术排名。根据“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据,共建国家中仅有6个国家的11所大学进入前200名:新加坡2所(最高第71名),韩国1所(第98名),沙特阿拉伯2所、俄罗斯1所、意大利4所(前101—150名),奥地利1所(前151—200名);共建国家中共有226所大学进入前1 000名,且主要位于500名之后。比较而言,中国大学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较高——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共有26所大学进入前200名、8所进入前100名,最高为第26名。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共建国家中,欧洲地区共建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拥有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高,其中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等国高于平均水平。亚洲、大洋洲地区的韩国、新加坡包養、新西兰的高等教育水平高;韩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95.35%,位居138个共建国家之首。南亚地区共建国家远低于全球平均发展水平,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包養網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都处于平均水平之下,拥有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低。
学科领先机构数量。根据2022年9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共建国家中的55个国家无任何机构进入排名前1%、52个国家的进入数量未超过10个,仅有15个国家进入数量超过30个。这表明,共建国家的科教水平普遍较弱,只有少数国家表现出色。按地区对进入世界前1%的机构数量进行汇总,可以发现东亚2国(主要是韩国)、欧洲27国、西亚14国的学科水平较高,其他地区表现很弱(表2)。
科技论文贡献份额。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作为参考指标,2021年美国以28 209篇文章占据了19 857.35的份额数,排名第1位;中国发表的 21 415篇文章占据了16 753.86的份额数,排名第2位。欧洲、美洲和亚洲最为突出的学科是物理科学,非洲是生命科学,大洋洲是地球与环境(表3)。中国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物理科学4个领域的自然指数分别是8 935.09、2 014.45、2 152.53、5 664.22。在数值上,中国的自然包養網指数高于共建国家的自然指数之和。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大量流向发达国家,中国吸引力需提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学生的流出与流入总数均保持稳步增长,共建国家之间的学生交流也逐渐增多。
2018年,共建国家学生流出主要目的国包括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中国的影响力仅次于美国(表4)。
亚洲。东南亚11国来华留学人数最多,其中泰国最突出(28 608人,占该国流出学生总数的49%)。南亚6国中,来华留学人数排名靠前的是巴基斯坦(28 023人,占该国流出学生总数的34%)和孟加拉国(10 735人,占该国流出学生总数的20%)。西亚14国流出学生总数在亚洲地区排第包養2位,但来华人数为亚洲最少,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中亚4国中,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达,来华留学人数占该国流出学生总数的12%,且来华数居中亚首位。东亚虽然只有韩国和蒙古国2个共建国家,但来华留学人数居亚洲第2位(60 758人),来华比例为34.88%,其中韩国贡献了83%的生源。
非洲。非洲44国是来华留学生第二大生源地,来华比例为13.46%,可以重点发展。来华留学人数超过5 000人的有5个国家,分别是尼日利亚(6 845人)、加纳(6 475人)、坦桑尼亚(5 673人)、埃塞俄比亚(5 532人)和津巴布韦(5 225人)。
欧洲和美洲。欧洲27国留学生来华比例为5.92%,俄罗斯来华人数最多(19 239人)。美洲留学生来华比例仅为3.51%,巴拿马来华人数最多(738人)。除了俄罗斯,欧洲和美洲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意愿较低。
大洋洲。大洋洲留学生为五大洲中最少的(2 014人),但留学生来华比例为17.60%,仅次于亚洲的东南亚(23.31%)和东亚(34.88%)。
中国科教水平和来华留学生总体情况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规模大水平高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可观。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共有3 013所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学校1 239所),以及234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97.78万人(普通本科学校131.58万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研究生招生124.25万人(博士生13.90万人、硕士生110.35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4 65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 965.64万人、研究生365.36万人(博士生55.61万人、硕士生309.75万人)。2022年的毕业生中,普通本科生471.57万人、研究生86.22万人(博士生8.23万人、硕士生77.98万人)。
财政经费长期稳定支持,中国高校学科水平表现突出。2012—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连续保持在4%以上。持续的高水平投入带来高等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根据2022年9月ESI数据,中国大学共有1 94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23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0.1%,表现仅次于美国;拥有前1%和0.1%学科的大学总数分别是386所和83所。
包養科研产出大幅提升,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首次在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名。在前10%高被引科技论文数量上,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名。2022年8月,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上,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2022年,N包養網ature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五强”(Nature Index Big 5)显示,按照贡献份额衡量,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5国的科研能力一直保持全球领先。2015—2021年,虽然这5国的排名没有变化,但在经调整后的自然指数贡献份额上,中国取得了81%的增幅,增长表现远超其他4国,这是中国科研产出大幅增加的有力表现。2021年,中国在化学、物理科学2个领域的贡献份额皆为全球第1位;在物理科学领域的份额首次超过美国,贡献了该领域约包養網24.0%的全球份额,而美国为23.8%。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科研总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自然科学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高层次学历生比例较低
来华留学生总数。2018年,美国、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排名前5位的留学目的国,分别接收了109.53万、55.15万、49.22万、43.54万、42.包養網05万留学生。美国和英国作为世界科教强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前2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高校把留学生作为重要经费来源,发展迅速。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吸引留学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2005年的14.11万人增至2018年的49.22万人(图1),来华留学生数量已接近世界总数的10%。
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虽然中国接收的留学生总量居全球第3位,但非学历生占比在主要留学目的国中较高。学历层次方面,来华本科留学生数量排名全球第5位,与前2位的美国和英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接收的硕博留学生数量上,中国排名仅为第6位,全球前2位仍是美国和英国,随后是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在硕博留学生的占比上,2018年德国为53.7%,排名第1位;澳大利亚48.6%,排名第2位;中国仅为17.3%,差距明显(表5)。总体而言,与其他主要留学目的国相比,中国接收的留学生中本、硕、博3个层次共占49.9%,与日本基本持平,而美国该占比超过70%,俄罗斯、澳大利亚和英国均超过90%。这表明,来华留学生结构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需要增加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比例。
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专业方面,理工科留学生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图2)。2018年,赴美、德留学生中有大约一半就读理工类专业,而选择理工类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仅占17%。对比来看,中国的理工科专业对留学生的吸引力相对偏弱,需要加强宣传与投入。
得益于多年的持续投入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教规模和水平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方阵,科教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幅提升。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留学目的国包養網,但来华留学生中非学历生比例较大、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占比少,留学生结构需要进一步引导优化。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华留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06—2018年,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从10.81万人增加到37.02万人(图3),亚洲、非洲、欧洲3个地区为主要来源地;全球来华留学生中共建国家生源占比从66.41%上升至75.22%,增长态势持续稳定。
共建国家也是来华留学学历生的主要来源国。2018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排名前10的国家中,除印度外,其他皆为共建国家(表6)。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华留学包養情况分析
由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经济和科教水平差异较大,本部分主要按地区对来华留学生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发掘重点共包養建国家,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从生源数量看,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区,这些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泰国、巴基斯坦、也门、哈萨克斯坦、韩国、尼日利亚、俄罗斯(表7),这些国家可以作为提升留学生层次和质量的首要发展国家。
亚洲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东南亚11国。东南亚11国来华留学生约占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0.25%,占共建国家来华包養留学生总数的26.90%。东南亚来华留学的学历生和非学历生规模相当,其中学历生人数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泰国、老挝和印度尼西亚,非学历生人数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可见,泰国、老挝和印度尼西亚可以作为未来国际化拓展增量提质的重点。
南亚6国。南亚6国来华留学生约占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0.33%,占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72%。南亚来华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平均学历生占比74%;2018年,南亚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该地区来华留学的本科生中有52%来自巴基斯坦,其次是孟加拉国(30%)。该地区59%的硕士生和85%的博士生来自巴基斯坦。可见,中国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学生的影响力大、吸引力强,可以将这3国作为重点国家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合作。
西亚14国。西亚14国来华留学生约占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32%,且以学历生为主(占比59.3%)。2018年,西亚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也门、伊朗和土耳其,分别占西亚14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8%、17%和15%。其中,来自也门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占西亚14国同层次来华留学生总量的30%以上;博士留学生主要生源国为伊朗(42%)和也门(29%),这2个国家可以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中亚4国。中亚4国来华留学生约占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2%,且以学历生为主(占比60%)。
东亚2国。东亚2国来华留学生约占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34%,占共建包養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6.40%。韩国是东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来华留学学历生生源大国,其来华留学学历生人数在各国中排第3位,非学历生人数居首位。韩国来华留学学历生中,超过80%为本科层次,硕士生、博士生层次分别占12%、4%。
其他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非洲44国。非洲是来华留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地,其来华留学生约占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5.42%,占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0.48%。该地区来华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非学历生较少。非洲也是来华留学增长态势最为强劲的大洲,其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20%。
欧洲27国。欧洲是来华留学的第三大生源地,该地区来华留学生约占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44%,占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9.88%。该地区来华留学生以非学历生为主,学历生较少。
美洲19国。美洲地区的共建国家主要为拉丁美洲国家。2018年该地区来华留学生为5 065人,该部分留学生占全球来华总数的1.15%,占共建国家来华总数的1.52%。
大洋洲11国。大洋洲11个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少,2018年为2 014人,该部分留学生仅占共建国家来华总数的0.54%,其中学历生占比为64.05%。
综上,中国对大部分共建国家留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主要留学目的国,但是存在高层次硕博留学生占比较包養低的情况。
“一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