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包養價格甘肅:扶貧扶到心坎上,實惠送進萬家門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15b8d604fc4.85663181.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10月10日開始,甘肅各地幫扶干部一方面對轄區2014、2015兩年的脫貧人口進行再次摸底調查,依據相關行業標準,對收入不達標、飲水不安全、有義務教育階段輟學人口,以及住危房、患大病的,繼續退回未脫貧狀態,按貧困人口包養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未包養納入貧困戶的人口進行全面走訪,對符合建檔立卡貧困人包養口,及時進包養網行識別納入。

“我們共剔除不包養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貧困人口61戶,新識別納入貧困人口包養176戶,2014、2015年已脫貧人口未達到脫貧標準返回貧困人口的49戶,并在大數據管理平臺中進行了相應操作。”華池縣雙聯辦副主任楊軍介紹說。

甘肅慶城縣也再次進行排查摸底,新納入貧困戶11戶44口人,提高了扶貧對象的精準性,做到不漏一戶。甘肅寧縣在精準扶貧回頭看過程中,對個別農戶因病、因殘、因災出現返貧現象進行摸排后,新識別納入貧困戶65包養網戶244人,讓包養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群眾跟上隊,放下心。

扶貧包養網措施要好

讓基層群眾在精神扶貧領域得到包養網更多實惠

扶貧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輸入,還應有精神領域的鼓勵和支持。在慶陽市華池縣包養,基層群眾在精神扶貧領域得到的實惠還真不少。

“以前只要有車經過,村子就會被塵土包圍,現在道路修好了,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的衛生習慣也逐漸養成。”華池縣柔遠鎮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賀包養錄銀提起過去的李莊,連連包養網包養搖頭。然而,村容村貌的變化并非李莊村人最大的驕傲和自豪。讓李莊人最驕傲的,是村史館。

“誰是村里的老革命,誰家里出了第一個大學生,誰是村里第一個買自行車的人,誰是包養網村里第一個買汽車的人……這里都有記錄。”柔遠鎮黨委副書記丁孝華和賀錄銀帶著記者走進李莊村村包養網史館,一一為記者講解。

目前,該縣已建成位于柔遠鎮李莊村、上里塬鄉柳河村包養網、元城鎮高橋村、南梁鎮荔園堡村等地的10個村史館,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通過圖片再現、文字說明、實物展示等方式,生動地展現包養了村上的歷史變遷和獨特的優秀文化,起到以史育人的積極作用。包養網

“村史館的建設激發了村民的榮譽感,讓大家從內心深處感到自豪,主動回報家鄉,爭做優秀人、優秀事。”李莊村村支書賀錄銀說,村史館建成后,許多群眾參觀包養后主動找到村上,捐贈家里有價值的照片和貴重遺物。對此,當地政府為群眾頒發了榮譽證書并進行了表彰獎勵。

一些行為習慣不好和發展信心不足的群眾在村史館內看到自己先輩的事跡后,改變打麻將和“等、靠、要”的惰習,主包養動謀求包養網發展,積極創業,重拾昔日的家族光彩。“群眾的內包養生動力被激發是建設村史館之前我們沒有想到的。”縣委組織部部長包養網胡正包養平談起村史館建設,尤為激動。

精神領域的引導和幫扶讓群眾獲得了榮譽感,產業發展方面更要見實惠才能讓群眾安心。

甘肅白銀市靖遠縣烏蘭鎮東關村910戶村民就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受益者。包養網村支部書記李常有告訴記者,從1986年開始,村上就開始治理鹽堿地572畝,這些地在后來縣里新城開發過程中被征用。在村民大會上,大多數村民同意用補貼款繼續搞集體發展。于是,東關村集體投資800萬元的靖遠四中包養網學生服務區拔地而起,每年各項收入達40萬元。2包養012年,該村又進行新農村建設,蓋起了22幢10萬平方米包養網的安置小區,用上了天然氣、壁掛爐。如今,在當包養網地政府的引導下,東關村集體經濟已經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張名片。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